中国探险协会牛人节目 | 崔庆武:寻找真实世界中的“金刚”


他曾热衷于爬山

也深陷探洞

接触科考探险后

开启了漫长的寻找“巨猿”之路


被马蜂蜇了满背的包

在峭壁上被毒蛇攻击

被眼镜王蛇追着跑

他用生命在科考


探险家小传

崔庆武


8年攀冰、攀岩教练

北京洞穴探险发起人,11年洞穴探险教练和领队

洞穴生物调查员,中国科学院古生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洞穴向导

巨猿猎人,利用9年时间寻找已经灭绝的动物巨猿,

全球首例大熊猫线粒体基因提取样本(化石)发现者


“巨大无比的猩猩,连凶悍的恐龙也惧怕它几分……”这是对影视作品中对“金刚”的形容。

“金刚”就是大猩猩PLUS?现实世界中,是否有真的有“金刚”的存在?“金刚”究竟是什么样子?崔庆武正在寻找这个答案。




01

一个堵住别人嘴的理由


崔庆武起初单纯是个驴友、户外爱好者。他每年要在山上度过100多天,尤其是北京周边的山基本爬遍了,连和客户谈生意,都要带到山上去谈。


2009年,为了寻求新鲜,他开始接触探洞。这一探,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起初探洞是为了好玩,但随着更深入的接触,他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已经把它发展成为专业、职业。他成立了北京最早的探洞俱乐部,见证着这个行业从无到有、见证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这个运动。


“闲的没事儿干了吧,要去钻洞穴,多危险!”


“万一遇到蝙蝠,把病毒带出来怎么办?”


“要是出事儿有危险,还要去救你,给国家添麻烦”


类似这样的质疑、批评声不绝于耳。崔庆武也在思考,探险就只是带人去玩吗?


所以,在2012年,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颖奇博士找他一同进行一个科考项目时,他爽快地答应了——我正好也需要这样一个堵住别人嘴的理由。



说到被张博士选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科考探洞只能进到平行洞穴,但平行洞穴几乎已经被研究“透”了,很难有更新的发现,因而将目光投向了垂直洞穴。而这正是崔庆武所擅长的。


他也正式踏上了寻找“巨猿”之路。



关于巨猿

巨猿是已灭绝的一种猿类,生存于约100万~30万年前,根据现有的化石推测,它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猿,站立时高达3m,重达500kg。



1935年,荷兰人孔尼华在香港的中药铺发现了大量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其中巨大的高等灵长类下白齿,他认为代表一个新属新种,定名为步氏巨猿。


1954年,德国解剖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魏敦瑞又根据另外找到的两颗牙齿,研究分析后,认为巨猿具有明显的人的性质。


据科学研究分析,这种庞然大物曾与早期人类共同生活过大约100万年,直到10万年前才灭绝了。


巨猿的体型巨大,但它是一种脾性温和的动物,因为根据它的大下巴可以看出,它是绝对的“素食主义者”。据说,巨猿们的主食和熊猫一样,是竹子,偶尔也吃点树叶、果实等,因为性情温和,不会攻占其他动物和早期人类。


专家分析,巨猿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较差。狭窄的饮食结构使它们的生活时常受到威胁,再加上冰河时期的出现,整个北半球气候多次剧烈动荡,这样,巨猿的生存环境就遭到了极大破坏。


02

探洞爱好者到“化石猎人”的转变


“我一个探洞的去科考,咱也不是什么科学家,只在博物馆里见过化石,啥也不懂。”起初,崔庆武干起来也是一头问号。


“说要去找,那就去吧。找了一次、两次、三次,连化石的影子都没看到,多少也有点心灰意冷,开始怀疑科学家找到我们是不是真的有意义。”


而当他第一次在野外发现化石,亲手捡起来,上交国家,他的心态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活着,不仅仅是玩,而是能做一些事情,然后能写进书本里面,能留给后人看的一些东西。



起初,崔庆武在科研团队的身份是探洞技术指导。接触久了后,他寻找化石的技能也在不断提高,成为寻找化石的主力队员。


我们的工作就是确认洞里是否有化石,给科学家提供一个指引。哪个区域更有希望能找到化石、哪个区域化石更多、洞的什么位置会有化石、化石会出现在洞里面哪个土层,这些我都很清楚了。”


崔庆武笑称自己算得上是“化石猎人”,而他的职业生涯,也不乏高光时刻。


03

意外发现2.2年前大熊猫头骨


2014年在广西乐业对大石围天坑群进行古生物调查,他们来到慈竹坨洞。进去转了一圈,什么也没找到,大家就准备出来了。



说来也巧,崔庆武走着走着就绕到一个大石头后面,大概有2立方米的石头,在那里发现一个“不明物体”。


“当时我拿起来后觉得很奇怪,这个形状很奇怪,但又是对称的,我就觉得它不太寻常。”崔庆武介绍,“它在里面已经上万年了,被钟乳石包裹住,表面形成很多钙板。”


崔庆武将这个不明物体交给了张博士,张博士当即判断:这是大熊猫的头骨!因为大熊猫的头骨中间有一个窄窄的脊,这是非常典型的特征。大家就在石头周围继续挖,接连挖出了很多化石。



经研究,这个头骨是2.2万年前的大熊猫化石,科学家从中提取、捕获和测序了一个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


这是迄今为止进行基因测序的最古老的大熊猫,也是第一个完整的古熊猫线粒体基因组,对准确研究大熊猫的进化历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4

漫漫寻巨猿路 道阻且长


找到熊猫头骨只是意外之喜,崔庆武他们主要的目的,还是寻找巨猿的化石。


“其他的动物大家都已经研究过了,再发现化石,也都是量的增加。而巨猿还是一个未知,迄今只发现了牙齿和下颌骨,身体的其他部分都没有被发现。虽然科学家已经推断出巨猿的模型,但毕竟不是‘真材实料’,还需要化石这样的证据来支撑。”



在中国,最北边到湖北、重庆,最南到海南都有发现巨猿化石,但发现的都是牙齿。数量最多的地方是在广西柳州、崇左,这也是崔庆武工作的重点。


此外,海南、四川一些零星发现过化石的地点,团队每年也会抽出时间前往,扩大搜寻的范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最大的目标就是找到牙齿外,身体其他部位的化石。


团队在工作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是洞穴被认为破坏。洞穴的土质中含有磷、硝石,可以用来做化肥或是炸药,因此有很多洞穴的土被挖走、破坏,即使土层里真的有化石,也不能再进行研究。


“可以这么说,我们去的洞,80%都是有化石的。被老乡挖走的土里面,100%都有化石。”


无奈之中,崔庆武他们也在不断调整工作方向。


“如果是岩壁上面的洞,没有攀岩的器械,需要承担很大风险,他们就不会选择这里。那在这个洞中发现化石的几率就更大。”



在巨猿化石最多的洞中,曾挖出来过1000多颗牙齿,以及两个下颌骨,那个洞也被命名为“巨猿洞”,它正是位于一座山的岩壁之上。


05

悬崖之上和毒蛇搏斗,我在拿生命在科考


随着不断升级的洞穴难度,危险自然是不可避免。


在野外,尤其是广西,遇到最多的是蛇。崔庆武见过各种毒舌,百步蛇、眼镜蛇、眼镜王蛇还有银环蛇等等。最危险的一次,让崔庆武至今心有余悸。


“去年我正在攀岩,在悬崖峭壁上攀爬,下面是队友在进行保护。爬的过程中,手(抓到什么)感觉有点软,我赶紧就离开了。这才发现是一条五步蛇,它和树枝的颜色一模一样。我离开的瞬间它就开始攻击我,所幸我移动得快,没被咬到。”



悬崖峭壁之上,和毒蛇大战,这种只在武侠小说中才有的剧情,就真实上演在崔庆武身上。


崔庆武还遇到过眼镜王蛇,这家伙有剧毒,还不怕人。一般的蛇会被人类赶走,但是它反而追着人跑……


广西那边很多洞口还有马蜂窝,一个不小心捅到就遭殃了。


一次,崔庆武绕开了面前的马蜂窝,但不成想背包撞上了身后的另一个,这下可好,他直接被马蜂包围,背上被蛰了18个包。



还有一些人为的危险。在野外会有老乡布下的捕兽夹,铁夹子非常大。崔庆武曾误踩中一次,好在他反应快及时收脚,只是夹到了鞋上,否则脚铁定要废了。


而洞穴之中,最危险的就是落石。无论是对在岩壁攀爬的人,还是对下面的队友而言,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06

“即使现在做不到,我们也会继续,我们的后代也会继续”


寻找巨猿长达9年时间,目前发现的化石仍然只是牙齿和下颌骨。但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除了大熊猫头骨,他们偶然间发现过原始人使用的工具、首饰还有祭祀物品,还有一些所谓的“打砸器”“砍砸器”,看上去就是破石头,实际上可都是无价之宝。


这也给他们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不同方向的科研人员展开联动,我们找化石的同时留意一些古人类遗址,你们在科考过程中,也帮我们留意一下化石的痕迹。大家都是做调查工作,形成一个良好的作,多沟通,可能会更有意义。



苦寻无果,有人会问:真的还会有新的发现吗?


崔庆武的回答非常笃定:肯定会。


“我们想做的事情还没做到,我们肯定可以做到的。即使目前还做不到,我们也会继续下去,我们的后代也会继续下去。我们迟早会解开巨猿这个谜,它既然存在过,就不可能永远找不到。”



过程中有没有想过放弃?


崔庆武的答案是否定的。在他看来,除了要一个结果,寻找巨猿的过程也是意义非凡。


“这本身也是一个探险的过程,很有意思。就像爬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我本身就是爱好探险的。探险于我而言,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现在也是工作的常态。”



“想好就做,不要犹豫,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事情就是你想象的样子。”这是崔庆武想要传达给大家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以来所坚持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