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段炼:顺流而动,漂流的哲学


2002年至今

他一直从事探险旅游和户外运动的研究

多次参与漂流、徒步、探洞、登山等探险项目

2013年,他把研究重点转向“大河漂流”

以实践促研究,以研究助发展

他是谁?


本期《牛人》——段炼

探索如何让大河漂流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使探险科学化、产业化、社会化


(视频时长约为11分钟,建议在wifi条件下观看呦~)


本期嘉宾:2002年接触户外运动,2004年中国登山协会户外运动指导员,2008年中法洞穴协会绳索技术员。登过皑皑雪山,深入幽幽洞穴。2006年开始先后漂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雅砻江、通天河等漂流河段。


1:首先我们欢迎段老师的到来


2:我是段炼,我是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与旅游学院的老师,现在主要在做漂流,以前呢做过登山,也飞过滑翔伞,什么户外运动都玩一点,最近这些年漂流与我的工作是有关的,所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漂流上。

2:大河漂流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其实在地理学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什么是大河或者什么是小河,那我们在想跟我们的文化结合起来,我们就觉得把中国的一些江河,大的江河在这个上面的漂流把它称之为大河漂流。那大河漂流跟一般的小河漂流最大的区别就是因为它在一些纯粹的自然河流上,这些河流没有经过任何的人为改造,它天生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然后我们在这个上面去漂流。

1:那就是什么契机,促使你做这个大河漂流研究的呢?是您先漂流后研究,还是先研究后漂流的呢?

2:我是先漂流,然后呢我要为学生介绍一个绝大多数户外运动项目的类型,那在介绍过程当中我就会发现,如果这个东西我只是从书本上来到书本上去,那这个时候其实学生听着很无聊,我也不知道到底上书本上说的对还是不对,所以我就去从工作开始,一直主动去选择参与更多的户外运动项目。徒步、登山,我也探洞,甚至做这个漂流、滑翔伞,包括长途的自行车,包括一些我们说的这个自由骑的这种山地的自行车,我都试图去参与。

1:专注于大河漂流的研究这一块,那您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样?以及它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呢?

2:它的资源研究,因为中国在很早之前大概在80年代的时候有过一些漂流的事件,但是事件结束之后呢就没有了,没有人再去做这个大河漂流的内容了。那我们在做这个漂流的时候呢,我们就要把一些基本的资源拿清楚,用一些文字或者一些图片把它描述出来,那这是第一部分研究。第二部分呢在做一些国外,针对国外的一些研究,那到底大河漂流是一个什么样的?它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顶级的探险家才能参与的活动呢?还是说真正适合一些普通老百姓参与的活动?那实际上在这几年的研究当中,我们发现大河漂流,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是少数的探险家才能参与的活动,在全世界都有非常大的这个漂流的市场,甚至像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一年可以达到50万的漂流客,那其实这个量是非常大的。再结合这几年中国强调这个精准扶贫的这件事,那我们发现其实在所有的户外运动项目当中,它的扶贫效率是要比其他的一些户外运动项目更高的,因为它第一个,是能形成我们把它称之为叫产业规模,它是可以有量的,不管是在美国、在尼泊尔,还是在非洲的一些这个尼罗河沿线的几个像乌干达这几个国家,那其实它都会有一些这个,成这个规模化的这个旅游,漂流旅游。

2:第一个它可以规模,第二个呢它可以创造这个经济效益,那我把它称之为叫做刚性的户外运动。那么结合这两点,我们发现其实它在旅游扶贫,在这个项目扶贫当中会有很好的效率,因为它既可以有规模,同时呢又可以产生一些绝对的购买的可能性,那对当地的一些社区它的促进作用可能就会很大。所以这几年呢我就一直在关注大河漂流,包括在云南的三江并流地区,在四川的这个甘孜、阿坝,在这个青海的一些地区,它到底能不能落地变成一个真实,就变成一个真正的能为当地社区赚取利益的一种扶贫的项目。

1:目前来讲大河漂流的现状是怎么样?它的阻力在哪?以及它的前景是怎么样的?

2:比如说我们以三江并流为例,它的景观,它的人文,它的自然,我们专门有做了一个量表来去对比,那么是很优质的。但是呢现在为我们在整个研究过程当中也发现了特别有意思的一个事,我把它称之为叫中国的一个怪象,就是优质的资源并没有带来良好的游客量。

1: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这个原因我们分析了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大多数人对大河漂流的认知是一个几乎处于盲目的或者说是无知的一个阶段,他没有对大河漂流有一个基础认知,我们在09年的时候跟格里菲斯大学的一个教授做过的一个合作,发现在中国目前大概有1亿人次左右的,就是在景区当中的那些漂流游客,那其实中国人对漂流是有认知的,很熟悉,但是呢他没有人对大河漂流到底是什么(做过研究)。那第二个问题呢,我们在上个世纪80年代漂流的时候出现过一些风险,导致了当地的一些政府谈漂流色变,并不愿意去做一些这样的风险事情。

2:那当然我们说这样,一个是对项目的未知性,另一个是这个当地管理上对于它的一个错误的认知,那这个时候就造成了,我们既没有办法让他先做项目,而后推广,也没有办法呢去先有推广,而后再去反推项目,就这样的话就漂流就夹在这样的一个尴尬的境界。

1:对,你刚才提到大家对于大河漂流的这个认识啊。 其实我也挺想问一句,就是大河漂流到底危不危险?因为在我们看来,现在就是网上一些视频啊什么的,大河漂流就感觉那浪花飞溅,在漂的时候特别的刺激。但是当我们真的去漂流的话,它是否是安全的?

2:从我的研究角度上讲,在世界范围内我们比较通行的一种,我们把它称之为一个服务方式,叫科拉多式的服务模式。大概从上个世纪40年代左右,美国开始有了这个漂流活动,这些漂流的人呢去探索这个蛇河。那随着它发展,大概到了七八十年代开始,这个人们从蛇河的脚步逐渐的转入到科罗拉多河。

2:就变得非常火爆,逐渐就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模式,那这套模式呢,不断的去提升,不断的去完整,慢慢就变成了一种,其实这种服务模式就变成了一种安全保障。 所以我说,就回答您刚才的问题说,为什么说漂流是安全的,那他这个服务模式当中创造出来一个这样的服务体系。第一个呢我们就把它说有一个完整的船只体系,每一个漂流活动的团队都不会是一艘船,它是一个船队,这一个船队当中呢有些负责装备,有时候负责游客体验,有些负责安全,那这是一个船只的体系来构建。

2:那另外呢我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救援体系,在由皮艇先通过,来去告知,来去这个在下游等待,那一旦这个大船在通过,就是我们划的这种橡皮筏,一旦通过的时候翻船了,那马上这些皮艇就会靠近那个落水的这些游客来把他推到岸边,或者是重新再让他爬到这个船上,那这个时候就是安全的,这是在这个物质层面。在另外运营的层面,比如说在全世界范围内做了这个漂流的分级制度,那分级制度呢把河流分成了1到6个级别,六级呢我们把它称之为叫做一个概念急救。

1:您现在还漂流吗?

2:现在还漂,一直都在漂,我们今年三四月份都一直在漂三江地,三江并流的地区,包括前5月份我们在通天河这些地方都在漂。

1:哪一次漂流,漂流经历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2:应该说是2007年的时候,那个漂流最深刻,并不是因为那个漂流的滩有多么险,那个是当时在金沙江的一个一段,那个在下虎跳峡出去,大概200公里左右那么一段,有一对老太老夫妻,老先生参加过二战的,是参加过那个诺曼底登陆的,他是101空降师的那个伞兵。当时已经95岁了老头,老太太是94岁,两个人在金沙江上过他的钻石婚纪念,这个让我很惊讶,当时我就一度觉得美国人真是疯了,她其实不是那种90岁人当中身体很好的。

1:他是怎么过的,玩玩漂流吗?

2:整个八天的活动都跟着我们一起漂流,跟我们这些精壮的小伙子小姑娘一起去漂流。 那个老太太已经到什么程度,站在那个岸边只能这样,然后手她是没有办法做这个合握的握拳动作,她只能这样勉强的这样握起来,但是已经没有力量了,肌肉没有办法力量,那我们过滩的时候怎么办?就是怕这个浪很大把两个人甩出去,我们专门有一个人蹲在船舱里面,去拉着他们两个的救生衣,蹲在里面,蹲在里面拉着他们。我觉得这是让我很大的一个感触,因为你想那么大的年纪的人,他可以去尝试这样的,这个探险的精神,对这个事物的探索的精神,而且我觉得老先生很浪漫,我喜欢说一句话就是,就是如果说河流是母亲的话,那这个河流的就是金沙像中上游这一段呢,就是这个母亲的青春期,其实是她最漂亮的时候,因为她很火爆,然后很泼辣的那种感觉。

2:这也是对我对漂流安全和这个认知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因为我过去认为漂流金沙江,可能还是至少你得是一个精壮的,但是自从有了这两个人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只要你有一颗追求这样的漂流的心,只要有这么一个完整的这个服务体系,那这个时候其实你在哪怕去漂流这样的,在很多人看来非常风险的一个事情,它其实都是安全的,因为我们说河流真的就像母亲一样,他不会去害任何一个,就是你只要不去触犯它的这个基本的规则,他不会去主动的害一个人。更多时候其实河流是非常宽容的。它即便是你犯了一个错误,即便是你翻船了,它可能只是小小的惩罚你呀,喝一口水,然后你就安全了,那你下回就告诉我要顺流而动,而不是逆流而上,那这个时候你就觉得漂流就是一个这样的,就是漂流给我的一个哲学。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采访内容



 

 在你投入一次漂流时,你是把自己交给了河流。

你厌倦了城市和职场的竞技,

你在这个纯净、流淌、艳丽多彩的,

同时具有汹涌巨浪的河流中,

水流用它巨大的动力带着你飘向远方,

你因此获得重生。



漂流,在浪花中上下翻飞,刺激惊险,但是加上一个限定词呢?大河漂流,是什么?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名词难以理解,但是对于段炼来说,这是一个为之奋斗数年不止的事业。


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农耕文明,也被称为大河文明,大河宽广流域孕育出的人类文明,滋养着人类的初代人民。人类对广阔水域的向往和敬畏,从初起延续至今。



我们在想跟我们的文化结合起来,我们就觉得把中国的一些江河,大的江河,在这个上面的漂流称之为大河漂流。那大河漂流跟一般的小河漂流最大的区别,就是因为它在一些纯粹的自然河流上,这些河流没有经过任何的人为改造,它天生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



漂流不仅带动了活动本身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陆上项目和水上项目的结合,也为大河漂流带来更多的乐趣。


如果说大河漂流像什么,其实它并不仅仅是一个漂流活动,它更像是一种旅行,比如说我们坐房车旅行,坐游轮旅行,这个就是在大的河流上,用漂流的方式旅行。


用段炼的话说,一开始就只是“两个人的产业”,但是慢慢的,他发现这项活动能为周边带来的规模效益。


为了保证漂流的安全性,必须要由熟悉水域的当地人带领,这是游客的刚性需求。如果把这种服务延伸成一个漂流产业链,那么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助力效用是非常大的。


既然有需求,那么一定有市场。在后期的调研过程中,段炼发现,中国的漂流市场非常大,而符合漂流条件的水域范围也非常广。



在这几年的研究当中,我们发现大河漂流,并不像我们想象的,是少数的探险家才能参与的活动,而是在全世界都有非常大的漂流的市场。结合这几年中国强调精准扶贫这件事,那我们发现其实在所有的户外运动项目当中,它的扶贫效率是要比其他的一些户外运动项目更高的,第一个是因为它能形成产业规模,它是可以有量的,不管是在美国、在尼泊尔,还是在非洲的一些这个尼罗河沿线像乌干达这几个国家,它都会有一些这个,规模化的漂流旅游。




第二个呢它可以创造经济效益,那我把它称之为刚性的户外运动。结合这两点,我们发现其实它在旅游扶贫,在这个项目扶贫当中会有很好的效率,因为它既可以有规模,同时又可以产生一些绝对购买的可能性,那对当地的促进作用就会很大。所以这几年我一直在关注大河漂流,包括在云南的三江并流地区,在四川的这个甘孜、阿坝,在青海的一些地区,它到底能不能落地变成一个真正的能为当地社区赚取利益的一种扶贫的项目。



将自身的兴趣爱好,发展成为一个优质高效的扶贫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段炼无疑是开心的。


当被问及到这几年由于工作紧,是否还留有时间漂流时,他立刻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现在还玩,也一直都在漂”。


对于段炼来说,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泼辣凶狠,有的温柔和煦,而漂流的过程就是和每条河流相处的过程。



其实河流是非常宽容的。即便是你犯了一个错误,即便是你翻船了,它可能只是小小的惩罚你,呛一口水,然后你就安全了,那你下回就说我要顺流而动,而不是逆流而上,这个就是漂流给我的一个哲学。



上一篇 下一篇